组合型钢支撑也叫HC内支撑,是以型钢为主材,加工成标准长度的构件,将其模块化,标准化,并引入多点同步预应力加载系统,实现预应力施加及自动补偿功能,使之形成一套装配化、并可实时监控预应力的型钢支撑系统。系统由支撑标准节、围檩标准节、一体式三角件、连接件、加压构件等标准模块构成。
我们用“深圳黄木岗地铁“项目案例,展示组合型钢的应用效果。该项目为HC组合支撑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,水平净间距达25m,相比传统钢支撑开挖空间优势明显,节省工期至少30%。
黄木岗枢纽站址位于福田中心区东北部,笋岗西路、泥岗西路、华富路、华强北路五叉路口,周边有深圳市体育中心、市二医院、华富村、实验中学等。
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为既有7号线、新建14号线以及规划24号线三线换乘枢纽。包含轨道交通(新建14、24号线黄木岗站、即有7号线改造工程,约11.7万平)、地下空间(地下一层,约4.2万平) 及地面道路及桥梁工程。
基坑深7.6~8.3m,宽28.5~29.9m,长238.918m。
开挖区域以人工填土及粘性土为主,土质良好。
施工现场紧靠繁忙的马路、周边正在施工的建筑群使得该项目的现场条件变得有限,因此支护形式采用“800@1000钻孔桩+600旋喷桩间止水+组合型钢支撑”。
支撑:采用两道H400×400×13×21组合型钢支撑,支撑间距22m(局部素填土层较厚位置支撑间距20m),材料Q345b;
换撑:距离第二道撑上方1.5m左右,采用一道H400x400x13x21组合支撑。;
腰梁:采用H型钢叠合放置,截面尺寸H400X400X13X21,材料Q345b;
临时立柱及型钢横梁:截面尺寸H300X300X10X15,材料Q235b。
该项目型钢组合式支撑均为单层结构,由现场灵活拼接支撑。22M的大间距设计,方便施工出土,极大提高了出土效率。构件连接处采用10.9级高强螺栓螺母,提高了施工效率、材料的周转率。组合型钢支撑代替了传统的混凝土支撑,使得整个支撑体系符合受力的同时,所有支撑体系进行可回收利用,无建筑垃圾。
灵活模块化:因靠近华富路,以及周边基坑较多。所有构件均通过工厂预制,现场灵活拼装。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使质量安全可靠;
精度效率高:因构件的标准化,形成较高的安装精度要求必然带来高精度的施工,工作效率1道支撑/2天;
周转率高:该型钢支撑系统95%以上为标准构件,支撑与围檩材料可互换利用,材料周转率高;
轻质高强:该项目所有受力构件均使用Q355B牌号钢材,在用钢量未增加的情况下,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。
1. 绿色环保:支撑安装与拆除过程中,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低噪音、低粉尘,无建筑垃圾产生,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要求。
2. 刚度大安全:型钢支撑间采用盖板连接,型钢与托梁采用抱箍连接,形成一个高冗余度的超静定结构体系,整体稳定性好,刚度高,主动控制基坑变形。
3. 施工便捷:该项目22m的间距有效的保障了土方的操作空间,由原600方/天提高到800方/天。
4. 工期造价优势明显:支撑与拆除的施工工期相对较短,周转率较高,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成本。
(成本数据由总承包提供)
5. 短工期、低造价
6. 项目工期:HC组合型钢支撑体系在刚度取代了混凝土支撑,省去混凝土养护工期28天。与此同时,大跨度支撑体系下,施工空间开阔,土方施工时间由原先600方/天提高至800方/天。因此,在总的工期中,HC组合型钢体系处于绝对的优势。
7. 成本造价:603.7万的HC型钢总造价,比混凝土支撑体系总造价节省了近100万元。
金山银山,不如绿水青山。在深圳的闹市区,宏信蓝组合型钢支撑体系,使得基坑施工不再喧闹,不再污染,完美诠释了绿色基坑理念。
公众号
视频号
抖音号